新聞

返回上一頁
教育傳媒到校
2025年10月

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迦密聖道中學 - 2025年10月

「樂善勇敢」聖道人 敢於追夢 喜樂翱翔


迦密聖道中學以學生全人發展為核心,通過系統化的價值觀培養、多元化的精神健康教育活動、豐富的課程與全方位學習活動,為學生構建起一個兼具溫度與深度的關愛校園。未來,劉詠詩校長將繼續帶領教學團隊優化教育策略,創新教學模式,幫助每一位學生在身心靈、學業、技能等各方面實現全面發展,成長為有擔當、有溫度、有素養及有能力的僕人領袖。

常存喜樂的心 學懂凡事感恩

劉校長今年以「敢於追夢‧喜樂翱翔」(Dare to Dream, Soar with Joy)作為主題口號,深信夢想是驅動人們行動的動力來源,即使身處困境,夢想也能支撐人們克服困難,堅持下去。她勉勵「聖道人」應熱情地追尋夢想,要對得起青春所賦予的生命力;亦須鍛鍊面對逆境的意志,以預備自己肩負更重要的責任。

為積極回應社會對學生精神健康的重視,學校積極參加教育局《4Rs精神健康約章》,並圍繞Rest(休息)、Relationship(人際關係)、Relaxation(放鬆)、Resilience(抗逆力)四大核心範疇,推進精神健康教育與正向教育,幫助學生實現身心靈和諧發展。

學校搭建了「學生組織 + 主題活動」雙軌推進模式。一方面,成立Wellness Club,成員首先學習精神健康知識,包括情緒管理與表達技巧,隨後在校園推廣精神健康理念。劉校長表示:「成員會策劃各類校園活動,例如『打氣活動』為同學注入積極能量;組織藝術治療工作坊(如沙畫創作)釋放壓力。」

另一方面,學校舉辦Wellness Week,圍繞「身、心、社、靈、情緒及環境」六大導向,聯合多個不同部門及學生領袖舉辦豐富活動,設置多個互動攤位,有手工製作、減壓療法、匹克球體驗等,提升學生精神健康認知。值得一提的是,學校舉辦「心靈健康音樂會」,邀請了知名歌手分享生命故事,並以音樂傳遞溫暖與正能量。

此外,為了培育學生感恩之心,家長教師會聯同學生會合辦「向父母致敬」活動,鼓勵同學訂購康乃馨鮮花盆,以實際行動回應父母親的恩情。每年學生均反應踴躍,鮮花盤供不應求。

保存良善的心 以愛待人和事物

作為基督教學校,宗教教育與價值觀教育是育人的核心。學校以「友愛共融、彼此服侍」為理念,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,營造和諧校園氛圍。學校不僅開展「體驗式聖經課」,更由教會義工擔任學生的「生命師傅」,透過分享、同行,建立基督教教義中的正向理念。同時,學校每周舉辦團契活動,以「彼此相愛、互相守望」為目標,教導學生學會珍惜身邊的人和事物,培養校訓「明道律己、忠主善群」的精神。

為教導同學愛護環境,學校亦積極推動各班參與「綠在區區」計劃及由環境保護署及香港海洋公園合辦的「SGREEN x 回收@校園比賽」。全體學生於整學年內積極善用學校及社區的回收設施,並帶動家人一起實踐資源分類回收,最終榮獲最高回收量學校金獎,成績令人鼓舞!

此外,學校重視班級經營,各班設雙班主任,並由班主任教導價值觀課程,聚焦十二個首要價值觀。班主任致力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及提升班級凝聚力,讓學生在充滿幸福感的校園環境中實現身心靈全面健康發展。

勇於承擔責任 培養明日棟樑

為進一步培育學生的共通能力與服務精神,學校從多方面推進學生領袖培養:一方面,推展「學生自主興趣小組」(如K-Pop及微電影製作),學生領袖從中學習領袖技巧;另一方面,除Stars of the Stars領袖培訓外,更設「明日之星」領袖課程,讓初中學生從小接受裝備。劉校長指出:「本校通過加強領袖培訓,幫助學生建立自信、深化自我認識,同時提升籌辦活動的能力,最終成長為兼具責任感與奉獻精神的未來僕人領袖。」

同時,學校社會服務團近年持續參與小童群益會「感創敢為」計劃,引導學生將知識與實踐結合,設計服務社區的方案,例如為長者開發實用APP「玩轉『老』朋友」,為長者設計不同路線,讓他們跳出舒適圈去感受香港特色和認識朋友。另外,學生通過探訪獨居長者等活動,直接接觸社區中有需要的群體,在服務中體會「施比受更有福」的道理,培養團隊精神與社會責任感。

敢於面對困難 擁抱挑戰

學校致力提供各類型展示自我的平台,鼓勵學生參與不同比賽,敢於面對困難、擁抱挑戰。語言方面,學校重視中英文朗誦教育,不設選拔門檻,鼓勵所有學生參與。於暑假期間,中六級邱同學參加了「第9屆中華好童聲少年兒童語言藝術優秀人才展示」,喜獲最高榮譽「精英童聲特金獎」殊榮;學科方面,數學科組織學生參與多項奧數比賽,屢獲佳績;體育方面,中五級梁同學代表香港參加第二屆IPSC氣槍世界錦標賽,並勇奪青少年標準賽世界冠軍;在科技及視藝領域,視藝科學生積極參與《點語成丹青》香港首個生成式AI藝術創作大賽,實現跨學科AI教育,同學有幸於1,000多件作品中脫穎而出,榮獲金、銀、銅及多個優異獎並學校積極參與獎。

全方位體驗式學習 走出課室、拓闊視野

學校以「全方位體驗式學習」為核心,靈活運用上學日及星期五下午的時段,打破傳統課堂界限,為學生打造多元學習場景。各年級結合學習階段開展全方位活動,組織歷史、地理科的校外參觀活動,讓學生在實地考察中深化對學科知識的理解,亦舉辦多科的聯課活動或班際比賽,讓學生於體驗中學習;另外,亦均為中一至中六開設生命教育課,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。

與此同時,學校近年積極開展豐富的交流考察活動,涵蓋音樂、人文、藝術、歷史、經濟及科技等多個領域,包括奧地利音樂遊學團、人文與藝術文化日本交流團、哈爾濱長春歷史文化及經濟發展探索之旅、絲綢之路西安考察團以及珠海太空中心考察團等。這些考察活動讓學生在親身遊歷與實地探索中接觸多元文化,並了解不同地區的歷史脈絡與經濟及科技發展現狀,以致能從更廣闊的視角認識世界、增長見識。

多元英語教學策略 沉浸式英語氛圍

經過多年教育深耕,學校在各領域培育出眾多兩文三語人才,而英語學習環境與嶄新語言政策發揮了關鍵作用。學校積極開展跨學科教學,例如中四英文科與BAFS及旅遊與款待科協作,將咖啡、營商及英語融入課堂,教導學生咖啡品鑒、市場營銷,同時結合生涯規劃理念,為未來職業發展積累經驗;初中階段,歷史、地理和科學科均與英文科協作,開設英語學習單元,強化跨學科英語能力;今年,英文科還計劃與音樂、公民、經濟與社會等學科合作,進一步拓展學習維度。

在英語教學創新方面,學校積極探索電子學習模式與分層教學策略。英文科廣泛運用各類電子學習工具,借助AI口語練習工具,提升學生的英語說話能力;又引入AI批改系統,提升學生英語寫作表現。教學方面,考慮到學生英語能力的差異,學校按學生能力分組上課:中一及中四級四班分為六組,當中兩班英語能力稍強;中二及中三級按英文成績分班,當中一班英語能力稍強。通過更具針對性的教學內容,強化英文學習效果,真正實現「因材施教」。

三層架構STEAM教育 應用知識發揮創意

學校相當重視STEAM教育發展,為全體中一至中三學生開設專門的STEAM課程,組建由電腦、科學、數學、藝術科教師構成的教學團隊,實現多學科知識的融合教學。課程以STEAM @ Class、STEAM @ CHW、STEAM @ Community三個層次推進,以專題式學習為核心。

劉校長表示:「學生結合IT技術與藝術創意完成各類作品,例如在課室壁報設計中融入電子元件與燈效,利用Arduino設計互動裝置,並通過3D建模及打印技術製作模型;另外,科學科亦開展『珊瑚養殖』項目,將STEAM教育與環保理念結合,讓學生在實踐中理解生態保護的重要性,實現知識學習與社會責任培養的有機統一。」

教育傳媒

劉詠詩校長 劉詠詩校長
迦密聖道中學以學生全人發展為核心 迦密聖道中學以學生全人發展為核心
「敢於追夢‧喜樂翱翔」 「敢於追夢‧喜樂翱翔」
學校重視班級經營,各班設雙班主任 學校重視班級經營,各班設雙班主任
實現身心靈全面健康發展 實現身心靈全面健康發展
學校致力提供各類型展示自我的平台 學校致力提供各類型展示自我的平台
學校以「全方位體驗式學習」為核心 學校以「全方位體驗式學習」為核心
學校在各領域培育出眾多兩文三語人才 學校在各領域培育出眾多兩文三語人才
學校相當重視STEAM教育發展 學校相當重視STEAM教育發展
真正實現「因材施教」 真正實現「因材施教」
校舍外觀 校舍外觀
返回上一頁